(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秦钊)。
立足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我市突出优待拥军、政策拥军、文化拥军、社会组织拥军四个重点,整合各类资源,调动各方力量,构建拥军优抚新格局。时代变迁,抹不掉拳拳拥军爱民之心。
做活社会组织拥军——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累计为1711名退役军人开展12期培训班。最好的位置留给部队,最强的力量用于国防。驻军和海训部队主动承担经济建设和公共突发事件中的急、难、险、重任务,积极参与平安日照建设,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两年来先后出动兵力近万人次,车辆2000余台次,参加工程援建、环境保护、植树造林等活动,参与抗洪抢险、扑灭山火等任务。2019年积极对接全市90余家大型用人单位,组织2场退役军人及随军未就业家属专项招聘会。这里,凝聚着军民割舍不断的鱼水情,每一个角落都高唱着动人的鱼水欢歌。
架好军民融合连心桥——军地一盘棋,凝聚最大发展合力 军爱民来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当好部队建设保障部——只要部队需要,‘聚宝盆我们也舍得给蓝天、碧海、金沙滩,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成为日照实施旅游富市战略、大力发展滨海旅游的优势所在。对此,我市不断健全完善保障体系,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部队海训演习期间拥军支前保障工作的意见》《日照市支持海训部队拥军保障实施方案》等文件,形成了具有日照特色的党委政府牵头、军地部门联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组织齐动的拥军支前保障新模式,日照被海训部队誉为海训铁后盾、拥军铁榜样。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日照坚持平战结合,统筹城乡发展与国防和军队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同步发展,一方面整合各类资源,加大国防资金投入,另一方面敢于舍得当前利益,全力服务保障国防和军队建设。面对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的矛盾和冲突,日照市在舍与得之间作出了明确选择—— 每年海训期间,东港区、岚山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无偿腾让出最好的沙滩、最好的码头、最好的水域保障部队演习,让出6个经营性海水浴场、40多公里黄金海岸线作为部队海训场地,仅此一项每年减少收入2000余万元省级向环境空气质量同比改善的市拨付补偿资金1.99亿元,其中,日照市获得2018年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资金1386万元,位居全省前三。省生态环境厅根据各市大气污染物平均浓度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的季度同比变化情况,结算了2018年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资金。
环境空气质量恶化的6市向省级缴纳赔偿资金1696万元连心二字,是百姓发自内心的点赞,却也道出了日照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精髓。
只要部队需要,‘聚宝盆我们也舍得给。架好军民融合连心桥——军地一盘棋,凝聚最大发展合力 军爱民来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 海训部队首长每年都发来感谢信、感谢电,赠送牌匾锦旗,表达军民一家亲,鱼水情谊深的深厚感情。近年来,日照牢固树立军地一盘棋思想,最大程度凝聚发展合力,一串串标志着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成果,犹如一座座军民融合连心桥—— 基础设施融合共享。
19年来,全市各级、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为保障部队训练演习,共投入拥军经费7600余万元,提供学校150校次,提供民房3万余间次,楼房5万多平方米,码头泊位20余个,渔船60余艘和一大批拥军物资,有效保障了30多万部队官兵进行海上适应性训练和实兵演习。如今,在日照这片土地上,新时代军民情散发出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璀璨光芒。这是日照始终不变的回答。双拥潮涌 鱼水欢歌日照擦亮海训铁后盾、拥军铁榜样品牌纪实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马丹这里,激荡着军政军民团结的双拥潮,每一寸土地都见证着感人的拥军故事。
这里,凝聚着军民割舍不断的鱼水情,每一个角落都高唱着动人的鱼水欢歌。把双拥教育纳入全民思想教育体系、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范畴,开展双拥国防教育进机关、进课堂、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六进活动,在烈士陵园、纪念馆、烈士故居、革命旧址等地设立了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广泛开展军营开放日活动。
作为有着光荣双拥传统的城市,日照已经连续五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早已成为一张响当当的名片。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全力做好海训保障、打造全国全军最佳海训基地,是日照双拥工作的特色品牌。
一首老歌,唱出了民与军的亲,唱出了军与民的情。当好部队建设保障部——只要部队需要,‘聚宝盆我们也舍得给蓝天、碧海、金沙滩,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成为日照实施旅游富市战略、大力发展滨海旅游的优势所在。面对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的矛盾和冲突,日照市在舍与得之间作出了明确选择—— 每年海训期间,东港区、岚山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无偿腾让出最好的沙滩、最好的码头、最好的水域保障部队演习,让出6个经营性海水浴场、40多公里黄金海岸线作为部队海训场地,仅此一项每年减少收入2000余万元。办好拥军优属暖心事——整合各类资源,调动各方力量 办好拥军优属暖心事,记者采访撷取的两个场景,却是日照创新做好拥军优属工作的生动缩影—— 针对退役士兵社会保险接续工作,我市在全省创新实行上门办理、全程服务,为全市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送政策、送服务上门,彻底解除他们保险接续的后顾之忧。民营企业则是踊跃推进军民科技项目融合,在支持部队科技发展、实现军民融合发展中提供有力帮助。做活社会组织拥军——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累计为1711名退役军人开展12期培训班。
时代变迁,抹不掉拳拳拥军爱民之心。 服务城市应急救援。
做实政策拥军——严格落实双拥优抚安置政策,认真落实《兵役法》《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烈士褒扬条例》《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等拥军优属、抚恤优待、退役军人安置等政策,落实优抚待遇,保障优抚对象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台《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优抚安置工作进一步做好军队退役人员权益保障关怀帮扶的实施意见》,对新时期做好优抚安置工作提出了明确目标和要求。
立足坚实的基础,2016年,新一轮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启动,日照双拥工作以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为目标,深入实施一二三四五发展思路,即打造一个品牌、强化两个支撑、抓住三个关键、突出四个重点、健全五个机制,擦亮海训铁后盾、拥军铁榜样品牌,军民融合、同频发展也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着生机勃发的日照大地。 更有军民融合的产业发展。
对此,我市不断健全完善保障体系,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部队海训演习期间拥军支前保障工作的意见》《日照市支持海训部队拥军保障实施方案》等文件,形成了具有日照特色的党委政府牵头、军地部门联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组织齐动的拥军支前保障新模式,日照被海训部队誉为海训铁后盾、拥军铁榜样。立足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我市突出优待拥军、政策拥军、文化拥军、社会组织拥军四个重点,整合各类资源,调动各方力量,构建拥军优抚新格局。 数据是最有力的佐证。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一个个成效的取得,这点点滴滴,件件桩桩,浇灌双拥之花,滋润万千心田。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日照坚持平战结合,统筹城乡发展与国防和军队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同步发展,一方面整合各类资源,加大国防资金投入,另一方面敢于舍得当前利益,全力服务保障国防和军队建设。驻军和海训部队主动承担经济建设和公共突发事件中的急、难、险、重任务,积极参与平安日照建设,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两年来先后出动兵力近万人次,车辆2000余台次,参加工程援建、环境保护、植树造林等活动,参与抗洪抢险、扑灭山火等任务。
2019年积极对接全市90余家大型用人单位,组织2场退役军人及随军未就业家属专项招聘会。国防教育深度嵌入。
举行了相约军营 牵手一生军地联谊活动,组织开展温情军休品牌创建活动,每年组织丰富多彩文体活动100余场次,开展了首届日照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军嫂最美兵妈妈等评选表彰工作。最好的位置留给部队,最强的力量用于国防。
做细优待拥军——持续加大财政投入,细化优化优待措施,建立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机制及住房保障、精神抚慰制度,提高了优抚对象定期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 与此同时,水域广阔的海岸线,复杂多变的沿海地形,也成为部队进行海上适应性训练,登陆和抗登陆训练演习的最佳战略位置。以大数据、物联网为支撑,将海防管控、交通监控、防空潜力、数字地图信息等信息资源进行综合接入,对公安、海事、渔政、边防等信息网络进行融合共享,建立与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同频共振的国防动员指挥中心,构建了纵贯市县二级、横联各专业动员领域的国防动员综合信息系统。做优文化拥军——出台《关于开展军地先进文化同促共建活动意见》,着力在文化资源共享、文化阵地共建、文化人才共育、文化品牌共创等方面下功夫,打造先进文化同促共建品牌。
日照市关爱老兵志愿者协会连续5年坚持组织看望抗战老兵、到部队进行慰问演出。为精准保障服务部队建设,我市开展上门问需精准服务活动,先后到全市15家驻军部队调研走访,解决有关部队战备训练、保护军事设施、随军家属安置等问题58项。
一方面,通过市国防动员潜力数据库,对全市30多家高新企业和近150家科研机构和19.1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重点储备,培育发展了山东日能超硬材料有限公司、山东万通液压股份有限公司等军民融合企业。岁月更迭,掩不住浓浓鱼水深情。
做新时期拥军支前服务队,还要争当助力军民融合的排头兵,日照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亲民爱军的双拥新篇章。 在日照,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日照军分区和驻军部队发挥驻军先锋作用,积极支援地方建设,比如助力脱贫攻坚中的责任担当—— 开展为千户功臣献爱心部帮一村,人帮一户等活动,架桥5座,铺路36公里,整修街道43条,建设扬水站8座,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连心坝连心路连心桥。
顶: 7851踩: 828
评论专区